1、按照圖紙要求,筏板厚度大于800mm長度大于6000mm的混凝土為大體積混凝土,一般要求*小斷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結構構件視為大體積混凝土。按照此定義,主樓筏板和柱墩混凝土為大體積混凝土,須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妥善處理溫度差值,合理解決溫度應力并控制裂縫開展的混凝土結構。
施工混凝土內部熱量較難散發,外部表面熱量散發較快,內部和外部熱脹冷縮過程相應會在混凝土表面產生拉應力。溫差大到一定程度,混凝土表面拉應力超過當時的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時,在混凝土表面會產生有害裂縫,有時甚至貫穿裂縫。另外,混凝土硬化后隨溫度降低產生收縮,由于受到地基約束,會產生很大外約束力,當超過當時的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時,也會產生裂縫。為了了解基礎大體積混凝土內部由于水化熱引起的溫度升降規律,掌握基礎混凝土中心與表面、表面與大氣溫度間的溫度變化情況,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。
2、測溫的方法:
采用采用溫度計測溫。具體操作如下:
(1)、 混凝土澆搗前測出大氣溫度及入?;炷翜囟炔⒆骱糜涗?。
(2)、自混凝土入模至澆搗完畢的四天期間內每隔二小時測溫一次,以后每隔四小時測溫一次。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測溫,或溫度梯度<20度時,可停止測溫。
(3)、每測溫一次,應記錄、計算每個測溫點的升降值及溫差值 。
3、測溫導管的具體埋設:
1)、測溫導管的制作
測溫導管采用薄壁鋼管管制作而成,內徑16㎜,上口用膠帶封口,下口壓扁并用膠帶封堵,導管內盡可能不要進水。長度按照埋設位深度、位置而定。在同一測溫點,按照測溫深度上中下分別將三根測溫導管插入混凝土(混凝土初凝前)。
2、測溫點的布置
測溫點的布置原則應在有代表性的整個基礎底板*深處、底板四個角點及結構尺寸變化較大的地方。測溫點的具體布置為:主樓每個柱墩設置一個測溫點,主樓筏板按照距筏板邊3米間距每6米設置一個測溫點。詳見測溫點布置圖,測溫點分別設置在筏板的下部和中間位置,表面溫度在砼面向下5-10㎝部位量取。
3、測溫的時間
砼澆注完6至10小時開始測溫。2d內,每2h測溫一次;
齡期3-7d內,每4h測溫一次,7天后一天測一次,14天后結束測溫,每次測溫同時須測出周圍環境的溫度。
大體積混凝土所選用的原材料應注意以下幾點:
1、粗骨料宜采用連續級配,細骨料宜采用中砂。
2、外加劑宜采用緩凝劑、減水劑;摻合料宜采用粉煤灰、礦渣粉等。
3、大體積混凝土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,應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,以降低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。
4、水泥應盡量選用水化熱低、凝結時間長的水泥,優先采用中熱硅酸鹽水泥、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、大壩水泥、礦渣硅酸鹽水泥、粉煤灰硅酸鹽水泥、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等。
但是,水化熱低的礦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它水泥大,在澆筑層表面有大量水析出。這種泌水現象,不僅影響施工速度,同時影響施工質量。因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兩澆筑層表面間,使混凝土水灰比改變,而在掏水時又帶走了一些砂漿,這樣便形成了一層含水量多的夾層,破壞了混凝土的粘結力和整體性?;炷撩谒康拇笮∨c用水量有關,用水量多,泌水量大;且與溫度高低有關,水完全析出的時間隨溫度的提高而縮短;此外,還與水泥的成分和細度有關。所以,在選用礦渣水泥時應盡量選擇泌水性的品種,并應在混凝土中摻入減水劑,以降低用水量。在施工中,應及時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勻澆筑在析水處,用振搗器振實后,再繼續澆筑上一層混凝土。